简介特征

圆领亦称团领,实为无领型领式。衣领形似圆形,内覆硬衬,领口钉有纽扣。圆领袍是圆领子的窄袖袍。早在商代就有原型,但当时是作为内衣穿着,魏晋南北朝后,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开始作为正装穿着于外,流行于隋唐至明末。王国维《胡服考》记载南北朝之世,北朝以胡服定为常服,南朝系汉族,仍为戎服,比及隋唐,帝王定为田猎之服,或上下公服,民间则为时服流风最盛。到了两宋之后,由圆领袍发展出襴衫、补服等衍生服饰。

历史轨迹

圆领袍、衫图式最早见于西魏(教煌二八五窟壁画)。“为圆领襟,小袖长袍。”《南史》记西域各部落人民的粉衣说“小袖长袍,小口垮。”“敦煌北朝诸壁画。·可见小袖圆领当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典型衣式。而当时南朝的汉族服装为“衣裳博大,风流相放。”北魏时鲜卑族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,拓跋宏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。加强了民族的融合,其中肯定也包含了服装上的融合,从北晚到隋代这一时期。北方诸族的圈领袍、圆领衫由被汉族接受而到发展演变成熟,应当是这一时期完成的。所以到店代初期圆领袍和回领衫已经在社会上广为穿粉了。由于北朝在服饰方面的史料不多。所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圆领袍、衫广泛被穿粉的资料是从唐朝开始的。唐末到五代期间,日领服仍然被广泛穿者,从五代《文苑图》中可见几位官员皆着圆领服。且服装的颇色都不同。从画面上行,这时的圆领服领内已经加有衬领。同类情况在南店《夜实图》中圆领服上也有体现。宋代建立后,衣式制度皆遵古制,在服装上是“大袖宽衫”。宋代规定“公服……其制。曲领(回领)大袖。……自王公至一命之士,通服之。

文物实例

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所展示的唐圆领袍


资料参考:

《中国古代服饰史》作者:周锡保

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作者:沈从文

感谢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部分内容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