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特征

直裾,又被称为襜褕,这个说法来自《说文解字》, 衣襟裾为方直,区别于曲裾。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。直裾下摆部份剪裁为垂直,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,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,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。汉代以后,由于内衣的改进,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,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,至东汉以后,直裾逐渐普及,成为深衣的主要模式。此后在历朝历代都有直裾和其衍生服装的出现。

历史轨迹

这种服饰从出土文物当中来看这种服饰早在战国时就已出现,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。原因是古代裤子皆无裤裆,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,用带子系于腰间。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,如果不用外衣掩住,裤子就会外露,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。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。到了东汉,由于内衣的改良,直裾逐步普及,称为深衣的主要模式一直作为礼服存在于各个时代直至明末。

文物实例

西汉 马王堆辛追夫人直裾印花敷彩棉袍


资料参考:

《中国服饰史》作者:黄能馥、陈娟娟

《魏晋南北朝考古》作者:罗宗真

感谢中国数字科技馆、河南博物馆的部分内容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