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特征
形制:上衣下裳制
交领襦裙属于上衣下裳制。其特点是上襦为交领。下裙为一片褶裙。上衣较短,而下上裙较长。上襦的袖子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穿着的人的身份变化,有长有短。交领襦裙是常见的汉服款式,男女皆可穿着,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呈现形式,其中以宋朝最为常见。
1上衣为右衽(左衣襟压右衣襟)的短上衣。
2 一般衣长不超过臀部以下,不收腰
3下身为一片式褶裙或者间色裙。不同的时代在袖型和材质上会有一些变化
历史轨迹
襦裙服这种上衣下裳的形制由来已久,《周易系辞下 》中记载 :黄帝尧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之乾坤。九家易曰:黄帝以上,羽皮革木,以御寒暑。 至乎黄帝,始制衣裳,垂示天下。 衣取象乾,居上覆物。 裳去象坤,在下含物也。 虽然现在学界对黄帝、尧、舜的传说存有疑义,但《易》中记载至少说明在战国前上衣下裳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服制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襦,短衣也”;颜师古的《急就篇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上衣日袍,下至足跄;短衣为襦,自膝以上。”襦就是较为短的上衣。《释名·释衣服》日:“裙,群也,连接群幅也。”这种上身穿的短上衣款式便是古人所谓的襦裙。汉·辛延年的《羽林郎》中的“长裙连理带,广袖合欢襦。”描写的就是这种服装样式。 现已出土的图像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,襦裙这种服装款式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出现过了,秦汉时期开始逐渐多了起来,到了洛阳北魏时期则大多素女性都着襦裙。到了隋唐两宋时期,襦裙成为一种主流的服饰,虽然中间曾经盛行胡服,屡经变化,襦裙的款式依然没有消亡。直到清朝统治中原胡,女真风格的服饰辐射入汉文化圈,传统的襦裙款式才逐渐消亡。
文物实例
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
作者:沈从文
《中国古代服饰·用具·职官》
作者:孔德明
《新唐书·卷二十四·志第十四·车服》
作者:欧阳修,宋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