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特征
形制:上衣下裳制
袄裙是一种上衣下裳的款式的称呼,因上衣是一种叫做袄的双层上衣而得名。下着褶裙或者马面裙为常见的搭配。袄裙这种服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,一直到民国。由于有明一代,是袄裙的繁荣期,所以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。由于受明朝的影响,李朝初朝鲜也依照明朝的袄裙,并且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,并演变成现代朝鲜服常见的赤古里裙样式。
1 上衣为带夹层的短上衣(袄)
2 下着褶裙或马面裙
历史轨迹
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国南北朝时期,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,并于唐代传入日本。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。宋代出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对襟袄(旋袄)。而中国气候在明末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(从1580年开始),我国历史学家的考证证明,这个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,被称作“小冰河期”。使得这种双层的短上衣空前的流行,成为明代的主流女装之一。直到清末民国,依然有被称作袄的服装(已经和明代的袄有很大区别)。
文物实例